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市场现状
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冷链物流,当时主要是为了运输肉类、家禽类以及水产品、海产品。在当时为了保障市场供给,建立了很多大型冷库,并与铁路冷藏车、水路冷藏船紧密相连。到了90年代中期,北上广等大城市相继出现连锁超市,这些超市开始大量使用冷柜来保证食品新鲜以保障店内销售额,进一步推进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进入21世纪,冰柜、冰箱相继普及,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国冷链物流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近年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影响,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虽然中国现代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多多,但也不全是坏消息,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认识度越来越高,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不断要求正规冷链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冷链发展的关键,更主要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产品背后的冷链物流,这将会间接地帮助这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在购买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除考虑产品是否是货真价实,有无造假、伪劣以外,有没有考虑到这些产品是如何从生产厂家配送到零售终端的?相信大部分消费者是以摇头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也需要承认,并不让人满意的答案有因可循,毕竟冷链物流产业在我国正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或者说仍处于初期的初期。
非常温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如果由于运输和储存中的问题而造成不新鲜,影响营养和味道变化还是小事,严重的情况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以等同于伪劣商品。这背后的供应链往往是广大的消费者所无法了解到的。据了解,目前很多物流企业还在用普通的平板车运输冷冻食品,超市里很多水饺、汤圆都是变形的,冰淇淋也有软化现象,消费者并还没意识到这是冷链过程中出现断链造成的。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凸显,我们才渐渐认清冷链物流的重要性。
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环节。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因此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目前在我国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
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冷链物流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冷链温度记录仪用于监控冷链物流全过程温度,保证产品质量。